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光雨水调蓄公司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新闻 >> 浏览文章

企业新闻
让小区不再“看海” 南京将建设“海绵城市”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30日

    海绵城市构造示意图
    近日江苏省住建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发文推进“海绵城市”的省份。而在今年,“海绵城市”已成国家推进的城市建设新方向,如何让新修好的道路不再成为“积水塘”、让小区不再受淹看“海景”,在“海绵城市”中都能找到答案。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的城市建设、新区开发以及小区建设中,也处处都有“海绵”的影子。
    南京正在推进“海绵城市”相关政策
    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与建设绿色海绵城市相关的措施,日前江苏省住建厅又首次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这一概念被反复提及,那么“海绵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
    “形象地打个比方,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处长金勇军介绍说,“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种 “低影响开发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有效防止出现城市内涝。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将城市由‘灰色’转为‘绿色’。”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史亦彬形容“海绵城市”说,原先的城市是在灰色空间里面,用灰色的水泵、灰色的管道把这个水排掉,未来的城市将变成“绿色空间”,通过绿色的地面,下雨了吸水、排水、进水,干旱了或者需要的时候把储存的水利用,这就是“海绵”的功能。
    根据一项测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就达1.47亿立方米,全方面开展雨水综合利用可以提升城市雨水收纳控制能力,大大减少城市内涝压力,减轻初期雨水污染,又可以减少城市自来水浪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效益十分可观。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开始南京市已启动了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和相关管理办法的编制工作,今年首部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南京的城市建设将对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加大低影响开发力度,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雨水综合利用。
    “海绵城市”将终结“硬马路”积水“硬伤”
    “人行道上有好多积水,但旁边的绿地上反而积水很少。”市民徐先生对记者说,前一阵下暴雨的时候他走在奥体,人行道过不去,只好“被迫”从路边的草坪上穿行。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硬马路”越来越多,大部分雨水被柏油、水泥地面阻隔,很难直接渗入地下。研究资料显示,比较“纯”的绿地,其径流系数是0.2左右,如果地面铺上了水泥或是沥青,径流系数一般在0.9左右,也就是说,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其自身的排水能力相差8倍。
    此次省住建厅发布的意见也提出,新建城市道路的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运用多种形式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纳力。在南京河西,有一条以“海绵城市”标准建设的生态示范街天保街,路基表面用的是粗大的透水型混凝土材料,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都如同“海绵”,下雨后雨水被路面“吸”入地下并收集,在沉淀污染物后排入河道。不过这种“海绵路面”的后期管养很复杂,在城区大面积推广还有难度。
    江北新区、燕子矶新城积极推进相关建设
    此次意见提出,城市绿地和公园绿地都成为重要的城市“海绵体”,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在建设的各大新区中,其实有多个新区正在向“海绵城市”靠拢,前不久的一次燕子矶主题论坛上,南京市燕子矶新城常务负责人周华山就提出,燕子矶新城将加快完成滨江公园、百里风光带、二桥沿线等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成绿色城市空间。
    刚刚公布的江北新区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未来5年浦口中心将成为南京“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确定雨水径流控制目标为年径流总量75%—80%,径流深度控制在24.6—29.7毫米,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通过多种技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净化水质。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24小时暴雨。
    小区也能变“海绵” 目前已有规划要求
    意见还要求,商品房小区开发、公共项目、村镇建设也需要逐步推进“海绵型”建设。住建厅人士称,今后商品房土地出让时,可能会将小区的雨水吸纳率纳入硬指标。
    在小区内推进雨水利用,南京市起步并不晚。早在2008年1月施行的《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规划用地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此后这一规定还写入新建小区规划要点并强制推行。
    早在10年前,南京楼市中的金鼎湾、银城聚福园等小区就已经应用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降低了需业主分摊的物业费用。银城聚福园曾经做过测算,该小区2000平方米水面,每次用水量800立方米,雨水通过200立方米地下贮水池收集并循环净化,全年可利用雨水30600立方米,节约水资源23.6万立方米,节省水费约30万元。包括栖霞建设承建的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小区江畔人家,也使用了雨水收集系统。记者 乔淳